内容提示:工程建设监理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的第一把关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通过探讨现行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政府监管策略 。延伸阅读 :监理行业现状 监管策略 问题原因分析 1988年我国开始推行建设监理制 ,20余年来,建设监理的法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监理行业的社会认知度有所提高 ,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监理队伍。但是建设监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现将目前监理行业现状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与监管策略做如下探讨: 监理行业现状 一是建设监理法规体制基本形成:明确了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制定了监理队伍的市场准入规则、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颁布实施使监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制定了监理取费标准、明确了监理范围和规模 ;二是监理行业的社会认知度有所提高 :监理制度的实施,对促进建设体制的改革 ,改善工程建设管理,克服建设中的无序状态,控制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 ,发挥了显著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三是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监理队伍:目前全国共有监理企业 6000余家,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1余万人;四是施工现场监理基本实现了程序化 、制度化: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职能以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各自的职责分工明确,监理工作的实施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参考《建筑中文网 》) 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监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监理市场存在挂靠 、借用资质等手段承接监理业务、外地监理企业行为不规范操作扰乱监理市场等行为 ;二是监理企业现场管理存在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或人员不足、材料进场把关不严、平行检验未真正开展等问题;三是监理企业自身存在采用压低监理取费等不正当手段竞争监理业务 、监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现象;四是政府监管存在无专门的监理管理机构对监理企业及工地现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在监理执法监督过程中对监理企业进行处罚的条款太少 ,可操作性不强等手段 。 2、原因分析 (1)从社会环境分析 :一是监理取费低是直接原因。监理取费低,监理企业一方面不可能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会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以获取利润,从而降低监理的服务水平,减少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 ;二是监理行业的恶性循环现象。由于当地监理企业的不断增加和外地监理企业的不断涌入和监理业务向施工阶段集中直接导致了监理市场的竞争加剧 。这种局面又极易引发价格竞争 、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甚至暗箱操作等一系列不公平、不规范的做法,影响了监理工程师的价值取向,不利于“科学 、公正、规范、严格”监理原则的贯彻执行。由于价格战的普遍存在 ,利润缩水,影响到监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便很难开拓业务,将进一步加剧监理业务向施工阶段集中的程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三是业主行为不规范 。由于许多业主对监理缺少内在的需要,仅为符合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而配备监理。还有部分业主无限制压价 ,部分业主拥有自己信赖的工程建设管理班子,未把工程管理的实际权利交给监理;不配合监理人员的工作,使监理权威性缺失。 (2)从企业自身分析:一是对监理事业缺乏信心。由于监理行业利润较低 、工作量较大、责任较重 ,使许多监理企业对监理事业失去了信心,从事监理仅仅是为了维持企业的运作,而不是考虑如何提高监理服务质量 。许多现场监理从业人员都不敢把监理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二是缺乏正确的发展观念。监理行业的竞争终将是人才和信誉的竞争 ,但大部分监理企业缺乏正确的发展观,而只注重眼前利润。为了承接业务,进行低价不正当竞争 ,然后通过聘用低素质的监理人员降低成本,从而导致监理服务水平的降低,失去了市场信誉 。大部分监理企业的这种短视行为使整个监理行业的社会信誉下降 ,使监理失去了市场的内在要求,从而使监理步入恶性循环。 (3)从政府体制分析:一是监理定位问题。建设部推行建设监理制的初衷是借鉴国际惯例,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咨询管理 。目前,我国监理企业基本上只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服务。建设监理制是社会化了的业主项目管理 ,监督是次要内容。然而,在目前建设监理的实践方面,却主要局限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 。把建设监理制搞成实施阶段的质量监督或监工 ,实际上已经完全背离了推行建设监理制度的初衷 ;二是监理的责 、权、利不对等。虽然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监理合同已明确了监理企业的责、权、利,但由于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开展业务,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监理企业责任落实时 ,相应的权和利却得不到保障;其次,政府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把更加多的责任强加到监理头上 ,希望通过这支社会中介力量管好工程建设。但是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开展监理业务的性质决定了监理是为业主服务的,它不可能成为政府监管力度的延伸,监理不可能去规范业主的行为 。 监管策略 监理行业面临的问题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要解决这些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些问题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如业主不规范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建设部来明确,如监理的定位问题 、监理的责、权、利不对等问题等;有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如监理队伍素质问题 、监理取费问题等等。根据目前监理行业现状,现对监理行业近期工作和远期规划提出以下策略 : 1、近期工作。一是加强对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和监理取费的管理 。实行监理合同备案制 ,对监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监理取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监理合格不予备案,并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二是成立专门的监理管理机构对监理企业和项目监理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项目机构限期整改;三是建立统一的监理监管原则和处罚标准。明确日常检查中对监理行为和监理工作质量监管的具体原则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违反监理规范和规范化文件的行为 ,与建筑市场信用机制挂钩,实行信用扣分制度。 2 、远期规划 。一是拓展监理业务,向业主提供增值服务。企业竞争已经从生产能力竞争 ,到价格竞争,品质竞争,品牌竞争,发展到现在的以顾客服务为中心的竞争 ,谁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因此,面向业主的增值服务是增强建设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二是增强监理检测手段 。目前 ,监理工作中独立质量检测力量不强,定量的东西不多,监理资料主要以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为依据 ,缺少独立、平行的质量检测数据。因此,在大量的工程纠纷和质量问题上,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加强监理检测手段 ,使监理以事实说话,增加监理的权威性和公众力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监理人员不能只是一般单一型的工程技术人员 ,而应是一个懂技术、懂管理 、懂经济、懂法律的高智能复合型人才。监理工程师队伍的壮大,是发展监理工作的原动力。因此,必须继续抓好监理人员法律、法规 、工程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通过对监理人员组织考试 ,促进监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从而保证监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推动监理企业结构调整 。依据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有关精神,以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的改革为契机 ,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工程监理行业逐步建立起综合性监理企业与专业性监理企业相结合、大中小型监理企业相配合的合理的企业结构。按工程内容分 ,建立起能承担全过程、全方位监理任务的综合性监理企业和能承担某一专业监理任务的监理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结构。按工作阶段分,将会建立起能承担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理的监理企业和能承担施工阶段工程监理任务的监理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结构。这样,既能满足建设单位的各种需求 ,也能使各类监理企业各得其所,都能有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 结语 只要监理行业明确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明确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 ,在政府监管部门的引导下,监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将日趋提升,监理将成为建设工程的支柱管理行业。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工程建设监理现状与政府监管
Posted On 2022-06-18
发表留言